若只是簡單一顧不做深想,拉飛逸148(Lafayette 148)大樓的驚艷轉瞬即逝;但若以為它只是典型的圖有其表內里沉悶,那就大錯特錯。與其說它是一次興致盎然的嘗試,不如說是持久用心的結晶。
拉飛逸148大樓由來自Studiofor Architecture的 Mehrdad Hadighi 與 Tsz Yan Ng于2008年合作設計完成,囊括了一個服裝廠所有的功能。
事實上,從設計理念之初,到最終竣工,它的整體設計是圍繞其生產流程而來。辦公和設計區域位于頂層,生產區域位于其下。入口層既可作為展覽廳,又能靈活轉變為走秀場。
當然,大樓不僅展示了其生產流程。
在建筑師們的巧妙心思下,平常難以見光的大樓中部得以接觸陽光,外部空間也被預留出供人使用。這些外部空間引導室內的熱流向外散開,因此也減緩了人工降溫的負荷。
橫跨樓層的后張梁支撐著大樓,內部沒有使用任何的柱子,完全自由的內部空間能夠滿足各種需求,同時也提供了明亮開放的辦公空間。
不過,更加引人注目的,是大樓的正立面。
大樓的正立面由一排排自由流暢的混凝土板片構成,它仿佛一只只調皮的眼睛,向注目者眨眼示意。在夜景之下,它風情更盛。這是否只是近來流行的立面包裝迷魂計?
Atelier Maferdini 2008年在貴陽設計的布料塔(Fabric Tower)證明并非如此。蔓菲迪尼官網指出,布料塔總共14000平方米,“它恰到好處地應對了其所處的自然景觀和少數名族的文化背景,展現了對當地傳統的一種符合當代潮流且極具進步性和創新性的遠見卓識。”
Atelier Maferdini 提到的“當地傳統”指的是當地苗族女性佩戴的頭飾,這些頭飾由銀器制成,精巧別致。Atelier Maferdini 的用心是不難理解的。雖然從未質疑蔓菲迪尼的設計方案—有誰會質疑優雅呢?
要說Atelier Maferdini 從銀質頭飾而來的靈感深得精髓,那么又有點言過其實了。一個頭飾和一座塔從規模上顯然不可相提并論的;頭飾概念最初作為一種紀錄歷史的功能被引入,但最終流失;又由于用材的截然不同,二者在制造原理,結構處理,和投入生產的方式上也迥然相異。
從功能上說,這座位于汕頭的拉飛逸148大樓確實達到了蔓菲迪尼的目的。
Hadighi和Ng的方案看上去如同裹在一層編織物當中;事實上,建筑本身由雙重立面圍裹起來。
這種立面設計回歸到了一種對本土文化關系的闡釋。這種關系并非是指頭飾代表的儀式感,而是當地混凝土建筑的傳統。
兩位建筑師發現,在汕頭,使用混凝土建筑是一種常規做法,這些混凝土建筑往往會帶有裝飾,且都是現場澆筑,造價適中,更為高效。這種情形在拉飛逸148大樓的立面建造中極具說明性。
與布料塔的生產方式不同,建筑師們設計了可重復使用的模板,立面中的混凝土板片就是由這種模板而來。這些板片各自傾斜,角度不一,整體效果流暢自如又富于變化。
此外,這種立面設計也具有遮陽效果,如同拉開的百葉窗簾。由于既能遮陽,又保證了通風,比之于高新區其他類似的生產性建筑物,拉飛逸148大樓在能耗方面節約了40%的成本。樓內的空調只用來降低濕度,使用并不頻繁。如此的立面設計也印證了內部的功能設計,欲露還掩,欲語還休。
絕佳美景不止于此。
每一塊板片都是由當地人現場澆灌。成型后的混凝土板片還要進行鉆孔。建筑師們解釋說,這些孔洞根據公司名稱拉飛逸的盲文字鉆刻。文字因板片的傾斜而傾斜,孔洞卻呈現出各有變化的迷人光景。
鉆孔之后,彎折的板片更顯輕盈,更易懸掛。在施工期間,滑輪從孔洞穿過,將板片抬升,最終定位安裝。孔洞也在室內投下陰影,幻化萬千。
拉飛逸148大樓的正立面設計,與其說是出于形式的考慮,不如說是對功能的詮釋。
建筑師們立足當地的建造傳統,創造出了一種不僅時尚而且優雅的建筑。
項目信息
建筑師: Mehrdad Hadighi of Studio for Architecture and Tsz YanNg
設計團隊: Mehrdad Hadighi, Tsz Yan Ng, and Christopher Romano
項目團隊: Adesh Michael Singh, Michael O'Hara, Jose Chang,Maciej Kaczynski, and David Nardozzi
攝影:But-Sou Lai
References:
http://www.studioforarchitecture.net/
http://www.domusweb.it/en/architecture/2012/05/10/concrete-twist.html
本文作者:Mira Zhang
文章轉自:Offset建筑偏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