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建筑史課本上,保羅·魯道夫只出現了一小會,他的耶魯大學建筑系系館被列入粗野主義的章節中。在連續多個作品在于21世紀初被悲催地拆毀之后,這座魯道夫代表作終于在2008年迎來了1億2千6百萬元的修整預算之后活了過來,并被命名為魯道夫會堂。
此時,距離保羅·魯道夫去世已經11年整。
魯道夫會堂設計圖
魯道夫會堂( A&A BUILDING) 內景 1963
學生時代的保羅·魯道夫(Paul Marvin Rudolph,1918–1997年)是個被看作天才的人物,畢業于哈佛設計研究院,同是格羅皮烏斯的學生,他有一眾大名鼎鼎的同學,比如菲利浦·約翰遜與貝聿銘,1948年魯道夫以學霸姿態贏得了價值10萬美金的旅行獎學金,之后去歐洲旅行游學至1949年夏天。作為教師,諾曼·福斯特和理查·羅杰斯都曾是魯道夫的學生(保羅·魯道夫在1958年至1964年期間擔任耶魯大學建筑系系主任)。
保羅·魯道夫畫得一手好建筑畫,對于建筑空間與細部的推敲,魯道夫有著近乎瘋狂的執著,他的學生和助手們形容他一生都在不停的畫圖,即使有的項目已經開工,他還是會不停用畫圖的方式來琢磨空間,有時甚至會因為細微的差別一遍一遍地重復。直至去世前,身患重病的他為一個普通小項目,前后畫了上百張手繪圖來推敲立面。
總之,他就是一位畫圖狂人。
紐約Modulightor公司展示樓 1989
魯道夫用鋼筆排線的方式與黑白灰的色調來表現材質,光線,和精準的尺度與空間關系。這些建筑畫也成為獨特的魯道夫個人風格的體現-------嚴謹細膩之中透著一股濃濃的學院派氣息。
人視
Mary Jewett Arts Center 1958
Fort Lincoln 居住小區方案三(未建成),1968
柱廊公寓,新加坡,1980
Wisma Dharmala Sakti公寓,雅加達,1988
鳥瞰
曼哈頓市區高速及超級建筑群方案(未建成),1963
Oriental Masonic Gardens, New Haven, CT
Stafford Harbor, Virginia.
斯坦福海港,1966(未建成)
剖面透視
Burroughs頂好超市公司辦公樓,1969-1972
Research Triangle Park, North Carolina,
魯道夫會堂( A&A BUILDING) 1963
Niagara Falls Library,
尼亞加拉瀑布圖書館,1970
紐約Colgate大學Dana 藝術中心,1966
Orange County Government Center
紐約橙縣政府中心,1968(已拆毀)
1951年保羅·魯道夫正式開業,成立自己的事務所,其實這時候的他已經有了近10年的從業經歷,在弗羅里達的Sarasota完成了不少住宅項目。這些小住宅項目讓他聲名鵲起,也為他帶來不少大項目的機會。保羅·魯道夫前20年的職業生涯算得上順風順水,到50,60年代在美國國內,魯道夫已經登上了這個行業的頂峰。
保羅·魯道夫的弗羅里達小住宅系列
70年代之后,現代主義的熱潮驟然降溫,嚴謹又嚴肅的魯道夫風格不再符合流行趨勢,保羅·魯道夫這個名字很快變得黯淡起來,之后他在美國的業務越來越少,項目越來越小以至于不得不轉戰亞洲市場,然而直到1997年逝世,他再也沒有回到之前鼎盛時期的聲名。
香港奔達中心,1984-1988
室內
保羅·魯道夫作品的室內實景效果也和他的建筑表現圖一樣結構清晰,線條明朗,空間精致,光影關系恰如其分。
保羅·魯道夫被批評家們譽為現代主義時代“最后的個人英雄主義”。可能在很多人看來,50年,不論項目大小堅持用同一種看起來很費勁的方式工作也是個人英雄主義的表現。
保羅·魯道夫代表了一種類型的建筑師,把建筑師作為一個嚴肅又嚴謹的職業,一生畫過無數的圖,有些項目建成,有些項目建成后被拆毀,其余大部分停留在圖紙階段。但他還是畫著,甚至畫到了生命最后一刻,沒有時間也沒有興趣去建立自己的理論,只對蓋房子這件事本身著迷。
你看,那人就是一個畫圖匠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