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大城市和自然之間的場地建一座文化地標,她首先應該是一個自由的市民空間,像大地藝術公園一樣的場所,其次才是作為建筑的展館功能。”
——馬巖松
2018年,由馬巖松帶領的MAD建筑事務所在深圳灣文化廣場規劃與建筑設計方案競賽中勝出,這將是這家事務所在深圳的首個落地作品。
時隔一年有余,他們公布了“深圳灣文化廣場”整體規劃及建筑設計方案。
在嶄新、充滿活力的現代化城市和安靜、古老的海洋之間,MAD試圖通過設計把“遠古”和“未來”這兩個無法觸及的時間尺度并置在一起,營造一種超現實的場景,讓人們回歸想象。
*項目占地約5.1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為18.2萬平方米,包含創意設計館,及深圳科技生活館,預計2023年完工。
“我想創造出一種超現實的氛圍,讓在這里休閑和鍛煉的市民有一種與遠古和未來對話的可能性,時空被并置拉開,有些失重,想象力得以開啟。”
——馬巖松
覆土建筑成為與人才公園連接的城市綠地
方案中,較大體量的標準展覽空間、公共教育場地、圖書館、接待大堂、咖啡廳、配套商業等功能被放置在首層并覆土,屋頂形成綠地與城市直接連接,構成這個區域面積最大的公園。
順應建筑的曲線,屋頂坡度自然發展,柔和回落大地,接壤之處被設計成數個下沉庭院,高低相合,延綿不斷。
兩館之間的景觀軸線連接城市和大海
純凈的石材組成的建筑群
構成“立體市民公園”的屋頂綠地和下沉庭院,除了作為24小時的公共開放空間,還具有演出場地、市集、戶外展覽等功能。
互動水池倒映出周圍的城市
屋頂觀景平臺可鳥瞰海濱景色和人才公園
開敞綠地可容納1萬人的文化藝術活動
廣場中央的水池,可以作為劇場,容納萬人活動;景觀中預留出多處平臺,提供公共藝術展覽、市集、藝術節、音樂節等戶外活動場地;公園將城市的中軸線延續到海邊,行人步道、自行車道蜿蜒穿梭在建筑和草坪之間,為市民提供海濱休閑場地。
屋頂綠地設有自行車道和步行道供市民休閑
下沉庭院
軸線兩側分立南北兩館,如被放置在海邊的原石,靜謐面對自然和漫長時間雕琢。內有兩個特殊展廳,為更具想象力的展覽提供呈現可能。
觀眾順著展覽動線走到南館頂層,即抵達觀景平臺,能眺望整個海灣以及城市天際線。特殊展館最高處層高30米,無論大型裝置、影像、多媒體、表演等展覽,都能獲得充分的展示。
挑高30米的特殊展廳提供超現實的展覽體驗
天空展館
首層內的主要公共空間內有充足的落地窗和天窗,引入自然光,模糊建筑內與外、上與下。布置數個供架上、雕塑或藏品展示的標準化展廳,多樣化的展覽空間可滿足未來展館各種運營需求。并且,每個展覽空間都有獨立的出入口,預留后方服務通道,和綠地下隱藏的貨運車道聯通,便于展覽的布置和更換。
展館
近十年來,深圳南山區經濟飛速發展,2019年區GDP總值超過6000億,華為、阿里云、騰訊等世界級企業的總部均坐落于此,堪稱“中國硅谷”。“深圳灣文化廣場”就位于南山區后海海濱的中心,視線貫穿南山區、福田區由西往東將近10公里的城市與灣畔視野,是深圳城市發展“新十大文化設施”之一,代表了這座城市的野心——“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意之都”。
屋頂綠地提供市民在城市中心休憩的廣闊環境
創造力、影響力、競爭力,這些幾乎是所有“超級城市” 崛起需要具備的,深圳要以何種方式走出不同的發展道路?
獨特的創造力來源于前瞻性,和超越現實的想象。二者都需要對當下常態和固化共識產生懷疑和批判——正好像遠古時期,第一次看到大海的人類產生的澎湃好奇心,以及后人所付諸的勇敢行動。
屋頂觀景平臺
“深圳灣文化廣場”試圖在城市和海灣之間創造出一種熟悉又陌生的“時空錯位”,如同大地藝術,讓每個人都可以參與其中,遠離城市現實。把想象力帶進城市,讓進入這個環境和氛圍的人們都能建立對時間和空間的感知。
總平面
功能示意圖:特殊展廳、覆土廣場、首層展館
模型
深圳灣文化廣場
設計主持建筑師:MAD建筑事務所
工程支持建筑師:華東建筑設計研究總院
室內精裝:上海現代建筑裝飾環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聲學設計:廣東啟源建筑工程設計院有限公司
模型拍攝:郭璇